很多的燒友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初燒朋友,對摩機十分感興趣,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的朋友都親身經歷過。目前,有一摩機牛人寫了一部“長篇大作”——摩機三板斧,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
第一板斧 修正不合理的電路設計
摩機必須具備一定的電子技術基礎,對音響應該有個整體的認識,否則沒有辦法做電路分析。正確的摩機在動手前必須有個全面的分析,找出問題的所在,這樣才能通過對音響的綜合分析明確對聲音的影響,再結合主觀聽感,確定改進的方案。
這一步是最最基本的第一步,如果說設計不合理了,當然聲音也不會正確,這里說的不合理指的是搭配得不合理,或者是電氣性能的不合理,有些音箱為了對單元進行補償而采用了一些比較奇怪的設計,這個需要摩機者在分析的時候能明確,因此分析并不是單一地對某個部分獨立拿出來分析,要綜合整體的特點,其中包括頻響,單元特性,分頻點銜接相位補償等等。舉個例子,假如一對箱子的頻響在某個頻段上有小峰對聽感的影響比較大,那就需要壓低這個峰,如果這個小峰在分頻點附近,那就可以利用適當拉開高低音的轉折頻率,使銜接點附近形成一個小谷,這樣一來就可以彌補原來頻響上存在的這個小峰了,雖然轉折頻率設計拉得過開,但是這個設計卻是合理的。這里得提一下補充設計,比如給電路加上一個頻率修剪電路,切除超低頻和超高頻,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小不必要的浪費,合理利用電源,再者,也有利于聲音的表現。
在電路分析方面,個人覺得可以分為兩部分來分析:一,是信號路徑,二,是電源的供電路徑。由于目前多媒體箱供電部分存在的問題最最普遍的就是縮水,因此我們在下一部分優(yōu)化當中講,先從信號的路徑來看,信號一般的路徑大致上為前級(音調)—電子分頻—功率放大—輸出負載(喇叭,分頻器),這是最最基本的電路結構。分析的時候要根據信號路徑的順序,比如說前級是否存在阻抗匹配失衡,還有放大倍數的調整,音調的設計等等。
現在出現的一個新興技術名詞,叫“免前級設計”,其實這個在多媒體音箱里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多媒體音源的輸出電平過低,如果直接采用免前級的設計方法,會造成驅動力不足,聲音層次感差,低頻散、拖,高頻暗淡等等問題。所以如果是免前級設計,就必須加個前級上去!!
在分析出了設計中對比正常設計不合理的情況后,不能馬上判斷是問題,還要綜合考慮一下,是否是為了某種補償而這樣的設計,確定沒有,才能正式列為不合理的設計。然后是電子分頻電路,如果是功率分頻,就沒有電子分頻電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電子分頻是不需要改的,因為在業(yè)余條件下摩機,沒有專業(yè)的測試設備,很難將頻響調校得比較平直。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支持動分頻器的,但是如果有某些情況就必須動了,比如由于分頻點設計得過低,導致的高音過載問題,或者分頻器本身的參數存在問題,這時候就必須改了。但是這里說的是電子分頻,功率分頻器基本上不能改,因為功率分頻器還包括了相位補償頻響修正等等,沒有專業(yè)測試手段根本不可能調好。
還有一個需要改電子分頻器的情況,比如原來的分頻器是一階的,衰減斜率不夠,或者原來是無源的電子分頻,可以改為有源分頻,但是分頻點的設計盡量按照原來的參數。接下來是功率放大部分,這部分其實需要改的地方并不多,但是一些小問題仍然不能小看,比如有些電路為了能更好地拓展帶寬,和良好的相位特性,通常不加直流反饋電容,但是這樣個人看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通常加的電容容量都比較大,影響到的頻段都是在超低段或者超高段,對聽感幾乎沒有影響,再者,相位是不能突變的,如果說為了保證良好的相位特性而帶來的結果是高發(fā)熱,電路穩(wěn)定性下降,那是是得不償失。補償設計在這里倒是能有比較好的發(fā)揮,比如說將原來的電壓反饋改成電流反饋,雖然在瞬態(tài)表現,拓寬帶寬等等有幫助,但是對電源的要求相對較高,發(fā)熱也大,好與不好只能自己衡量了。負載在音響里其實不單只是指喇叭和功率分頻器,還有箱體,也就是說音響的負載是整個聲學系統,這部分實際上來說是作為打摩電路的參照,電路的打摩結果都將在這里表現出來,所以前面所說的打摩都必須緊密參照聲學系統,都要牢牢扣住與聲學系統的配合,有源箱的精髓就在于配合。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
-
【內容導航】
- 第1頁·第一板斧 修正不合理的電路設計
- 第2頁·第二板斧 優(yōu)化因為成本制約縮水的部分
- 第3頁·第三板斧 進行聲音的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