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由Paul McGowan(P)與Stan Warren(S)所成立的PS Audio 所推出的第一件產品(1974年)就是唱頭放大器,內部采用被動的RIAA等化線路與709C運算放大器.他們也是世界上最早(1985年)推出Hi End等級DAC的廠商,換句話說,這間公司不僅是類比的專家,也是數位的專家.現任總裁Paul McGowan曾經離開PS Audio一陣子,回歸之後在產品線上大膽突破,推出其他廠商少有關愛眼神的電源處理器,開創(chuàng)出一片全新的藍海.在Power Plant系列產品獲得成功之後,他們又推出采用獨家Gain Cell增益模組與D類放大的前後級,接著推出PerfectWave的數位訊源.此時可以看到PS Audio產品的外觀也越來越精致,也有了更為一致的造型元素.進入數位流的時代,他們先是推出PW Bridge與DirectStream套件,之後將數位訊源重新升級為DirectStream系列,更可看出他們當時的創(chuàng)新與遠見.不過自從GCA系列後級停產之後,他們就一直沒有推出後級產品,直到今年的CES才有全新的後級BHK問世.前級的部分,在與GCA同世代的GCC停產之後,他們就建議用家直接使用PerfectWave DAC里面的數位音控當作前級,可說是完全反璞歸真.倒是在這個世代推出了一部唱放GCPH,可說是NPC的前身.
GCPH與NPC確實有極大的相似之處,細部雖然沒有NPC那麼精致,但整體看起來差不多,都一樣是長條形設計,內部也是一個大大的環(huán)形變壓器,後面則是全平衡的類比放大電路.有了前面PerfectWave系列的成功,PS Audio當然把腦子動到這部全新的唱放身上,於是推出了這部結合了類比數位轉換器(ADC)與唱頭放大器的新世代唱放.對於音響迷來說,類比數位轉換器是一個很陌生的器材,因為根本用不到,但對錄音師來說可就是非常重要的設備了.PS Audio的著眼點在於如果只是把黑膠唱片轉出MP3或CD規(guī)格的數位檔案,意義并不大,但如果可以轉出高解析PCM,甚至是目前最夯的DSD,那可就意義非凡了!您知道嗎?所有的類比訊號都是先轉換成類似DSD的PDM訊號,再處理成一般常用的PCM訊號.像NPC所用的ADC晶片Burr Brown的PCM4222,就是一顆Delta Sigma的類比數位轉換晶片,內部的轉換頻率是352,800Hz,所以轉成DSD可說是最直接有效的作法.NPC的類比部分,輸入級采用THAT 1583整合晶片作差動放大,RIAA等化線路則是與GCPH一樣采被動式設計,後端則是用全堆砌架構組成的FET純A類放大電路.
新一代的PSAudio產品外觀都有著同樣的造型元素,NuWave系列的兩部產品都采用黑色的壓克力頂板與圓弧面板一路延伸到背版,簡約大方.面板上的操作非常直覺,用幾次就可以輕松上手.
既然有類比數位轉換功能,NPC的背板上具有豐富的數位輸出介面,原廠特別強調就算是用S/PDIF(同軸與光纖)介面?zhèn)鬏斠廊豢梢詡鬏擠SD訊號,只是采用DoP的形式,若要傳輸原生(Native)的DSD則必須要透過自家的I2S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