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非3D世界杯的拍攝是由索尼在五個比賽場地進行的,共拍攝了25場比賽。FIFA將3D圖像的制作和轉播授權給一家叫HBS的公司(3D轉播的合作伙伴)來進行,拍攝后的影像會集中到約翰內斯堡的HBS操作中心來進行編輯調整,再轉給各相應的廣播電視公司,索尼則提供制作、編輯過程的技術解決方案,并在現(xiàn)場提供支持服務。
世界杯的3D轉播商是HBS,法國的AMP和意大利的Telegenic負責制作,索尼歐洲公司負責轉播車的系統(tǒng)集成和現(xiàn)場的技術支持,全程監(jiān)控轉播車、切換臺、編輯盒子、混音設備、設備維修等。
賽事拍攝
比賽由AMP和Telegenic制作,整個過程中,兩個團隊還各需要一臺轉播車。8套3D專用攝像機HDC-1500安裝在場地上面,并配套8套MPE-200 3D圖像處理器。遠端機位采用兩臺3D攝像機并列放置以拍攝遠景,場內近端攝像機采用垂直鏡像放置(跑道或球門的位置,兩眼視距可以調整為零,適合近距離)。全場還有32臺攝像機機位,其中有10臺單機也能為3D拍攝服務,通過2D轉3D的轉換器來實現(xiàn)信號供給,選取的是教練的鏡頭、運動員換人的鏡頭,可以以假亂真。
3D攝像機(配備3D拍攝支架),通過電子或手動調整可以實現(xiàn)基本設置,但如光學設置達不到3D圖像要求時,就通過3D魔箱即圖像處理器MPE-200進行進一步調整和處理。一個機位由3個工作人員負責——攝像、視頻工程師(攝像要的顏色調整)和3D魔箱圖像調整師(2D拍攝則只需要一個攝像師即可,圖像直接上轉播車),全場共8個3D機位。
全場8個機位的圖像進入切換臺后,它可以實時進行左右眼圖像的切換。比分、時間和球員信息也會實時進入切換臺。現(xiàn)場的3D圖像可以通過監(jiān)視器現(xiàn)場實時監(jiān)測,記錄是通過索尼的SRW-800進行記錄,它可以同時進行兩路信號的記錄。在記錄的同時,通過轉播商的網(wǎng)絡傳回給技術中心。
3D直播過程中很關鍵的設備3D實時處理器——MPE-200被稱為3D魔箱,利用軟件進行3D的實時處理,它的處理器功能非常強大,與PS3使用的處理器相同,可同時處理四路HD-SDI信號,硬件也達到了很高的標準。在該平臺上還有幾個應用軟件,在現(xiàn)場可實時調整3D圖像。
兩路圖像(左右眼)同步是3D圖像實現(xiàn)比較難的地方,即使拍攝前期通過攝像機、機架的調整,也無法使圖像顏色、光線、聚焦等達到完美的3D效果。魔箱的作用就是將拍攝經(jīng)驗進行模式化,自動獲得優(yōu)質的3D圖像。3D魔箱除了圖像補償以外,還安裝許多具有輔助功能的軟件,使圖像更加完美。針對世界杯,索尼歐洲公司與AMP和Telegeni兩家拍攝公司合作,進行了專門的軟件設計和應用,更加適合賽事的拍攝。
3D支架也是第三方產品,它本身有操作系統(tǒng),但亦可以通過魔箱與支架進行連接,通過軟件來遙控支架,使其與魔箱同步運行。
索尼從錄制好的3D素材中剪出精彩的片花,12小時后傳送到世界各地。各地市場下載后將片花放到店頭的3D電視機去展示播放,球迷可現(xiàn)場體驗,每場比賽編3分鐘的集錦。
3D直播成本
2D拍攝時采用一臺攝像機,3D則需要兩臺,這樣攝像機的成本高出了一倍。人員方面每個機位再增加兩個人,還要有人專門負責支架、處理箱等等設備。這樣算下來,光是前期制作,3D的成本便是2D的兩倍以上。后期的編輯過程中,3D所需時間是2D的3-6倍,一方面拍攝過程中兩臺攝像機不可能完全同步,這就需要后期調整;另一方面3D表現(xiàn)力的處理,如畫面的切換,3D畫面的不當切換會讓觀者感覺眼睛累,再如平板畫面如果有焦點跳出也會讓3D畫面比較突兀。所以說,2D時代有些拍攝方法在3D時代是行不通的,這要進行調整和避免。
前期拍攝如果不能避免這些情況,后期處理則會更復雜。通過逐步的經(jīng)驗積累,會越做越好、成本也會越做越低。技術和設備在不斷完善,我們的經(jīng)驗也在積累。作為節(jié)目制作人,我們一直在不停考察怎樣通過新的技術去制作更好的節(jié)目,3D雖然是一個新技術,但也是在高清和解決方案基礎上進行的一個新的整合。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