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舊、冷冰冰的機器對女士實在并不吸引,應該說,能讓女士愛上的不是機器本身,而是機器帶來的美麗畫面和精細動人心弦的聲音。我認為,影音是其中一種現(xiàn)代的視覺與聽覺藝術,欣賞的是技術成就的視聽美學。今次被吸引的,竟然是大大舊起菱角的Martin Logan Stage中置,主題亦由原本一整套Martin Logan系統(tǒng)收窄到ESL系列的Stage身上,原因不算難明,因為電影音效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聲音是來自中置聲道,加上我是劇情片擁護者,人聲、環(huán)境氣氛的表達能力比天崩地裂的低頻更加重要,不是不想同時享盡齊人之福,只恨自己條件有限,選擇心目中認為最重要的。
近月,有質素的中置喇叭聽過不少,Hi End級的有Revel Ultima Voice 2,播人聲靚的有古董同軸單元Tannoy Monitor Silver,亦有迷你聲箱ProAc Response Hexa centre channel,不過表現(xiàn)最全面的,莫過于Martin Logan Stage。Stage不是平民級產品,身價也需港幣¥22,500,但總比同廠的高檔級ESL系列Cinema i平易近人。Stage不算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加上環(huán)繞聲揚聲器用上十年、八年也不成問題,投資價值上也比其他器材實惠。
其實入行不久已經認識Martin Logan這個牌子,亦是我第一款認識的靜電屏風喇叭,然后才是Quad。不過真真正正對Martin Logan的聲音留下深刻印象,是去年在發(fā)燒友Carver的工廠私人影音房之中,他的11.3 Martin Logan系統(tǒng)發(fā)放的環(huán)繞聲效至今念念不忘,但要玩到Carver的震撼境界,空間、花費、調聲缺一不可,一點不易。 上月,陳海川測試一對Martin Logan ESL Summit揚聲器,因利乘便,今個月,一整套5.1 Martin Logan系統(tǒng)送抵本社,一對環(huán)繞聲也不馬虎,用上Design系列的Source靜電屏風喇叭,還有一座裝嵌了三顆低音單元,重95磅的Descent i超低音喇叭。Martin Logan其實很適合我這類喜歡Pop,甚至是Rock、喜歡聽電影音效的一群,聲音夠快夠細節(jié),空氣感強,有環(huán)境氣氛,播電子音樂尤其出色,與它們相處是最精彩的組Band時間。今次,在本社大影音房再聽,依然有同樣的感覺,不過整套系統(tǒng)中最能吸引我注意力的,便集中在Stage中置喇叭之上。
一開箱,已主觀地喜歡上Stage,因為它在設定上非常方便,箱內附設的掛臂既可以掛墻,亦可以用作喇叭底座,扭動架內兩側的旋鈕,可以調教tilt up、tilt down的傾斜角度,金屬底板之下,還可以裝上四顆橡膠腳座。其實Martin Logan中置揚聲器的特色,是它們不只是靜電屏風喇叭,以Stage而言,除了一塊向內彎的靜電屏風之外,屏風中間裝有一顆1寸軟膜釹磁高音單元,兩側木箱上各內置一只6.5寸鋁盆中低音單元。第一次親手接駁靜電屏風喇叭,發(fā)覺新手要注意的,是先要預備足夠的電源插座,因為每一座靜電屏風喇叭也需要獨立供電。
采用混種式靜電揚聲器的品牌中,Martin Logan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品牌,而Stage的設計,進一步改良了前作Theatre和Cinema兩款中置喇叭的發(fā)聲效能。首先,是明顯縮小了靜電屏風上那顆高音單元的框架,比較一下,便能發(fā)覺與前作累贅的高音框架有相當明顯的分別。新設計采用的HD-Stat技術,是在專利的XState靜電屏風震膜之上,用新方式裝入高音單元來加強聲音擴散能力、提升中、高頻的結象和頻率延伸的連貫性。Stage所采用的XState靜電屏風震膜也經過改良,用上最新CLS靜電屏風技術,作用是加強聲音的擴散角度和提升聲音動態(tài)表現(xiàn)。
靜電屏風的特色是無箱聲音染而且透明度極高,發(fā)聲原理不妨參考上期音響版陳海川評(Martin Logan Summit)的文章,Stage與其他座地靜電屏風不同之處,是多了一顆高音單元和兩顆中低音單元輔助,加強環(huán)繞聲住聲道的動態(tài)感。換言之,Stage既擁有靜電屏風獨有的強烈空氣感與無箱聲的聲音特質,同時可有軟膜高音理想的高頻延伸,中低頻有速度之余,有質感有余韻,達到分析力極高的Hi End監(jiān)聽級數。Stage與其他ESL系列同樣采用專利的Vojtko分音器,分音器的特色是人手制作,采用優(yōu)質的聚丙烯電容器、air-core音圈。Stage的分頻點分別設于450Hz和2700Hz,頻應范圍由69Hz-22kHz(+/-3dB),靈敏感90 dB,阻抗4Ω。
設定時,我將分頻點由80Hz向下調到60Hz,可以發(fā)覺聲音的動態(tài)更強更實在,聲音更加開揚,沒有了被積壓的局束感,人聲更靈活生動,用家不妨比較一下。在測試過程中,我忽發(fā)奇想,前置聲道只啟動Stage中置喇叭,在連超低音也不用的情況下,Stage也能夠將電影環(huán)繞聲最重要的人聲、細致聲、動態(tài)感也表現(xiàn)得敏捷細膩而干凈,沒有左、右聲道輔助之下,對Stage的影響不算太大,槍聲動勁有力,超低音只要稍稍補上適度低頻,Stage已足以讓AV發(fā)燒友歡喜若狂。換句話說,擁有Stage之后,其他聲道不妨先用上較容易負擔的揚聲器填補空缺,到儲足銀彈后,才玩上整套ESL系列也不遲。
怎樣去形容Stage呢?我想可以用接近完美的中置喇叭來形容它,由于它可以反映出不同軟件的不同特質。舉個例說,播上極之熟悉的《Ratatouille》BD時,人聲跳脫輕快,聲音細節(jié)干凈利落,尾音清晰,人聲響亮,男聲沒有磁性的吸引力;播《Enchanted》BD,女聲清涼清薄,男聲也沒有厚度感,此碟的人聲較弱;播《天地英雄》BD時,人聲已截然不同,姜文的聲音有濃厚質感有威嚴之下,仍然清晰干凈,一字一句經緯分明,趙微的聲線甜美清脆,清澈得一塵不染,配樂的“叮叮當當”高頻悅耳動聽,通透晶瑩,刀劍聲沒有吵耳刺耳的失真,高頻沒有半點脂肪;《Mr.&Mrs Smith》BD中的人聲帶上感染力,男女主角的喉音有質感,有和厚清晰的磁性美,具體一點形容,從他們的聲音中,感受到角色的情緒,為對白畫龍點睛。Stage處理弱音、聲音的方向定位也極之出色,子彈殼落地的清脆與滾動的方向、刀劍的劍風、雨聲的包圍感、水滴的清晰有質有量,將Stage的身價一一展現(xiàn)出來。
新購入一張《Legend of Jazz:Showcase》BD(55分鐘)的Cklby TruHD音效(blu-ray.com forum中說錄音是24bit,PS3則只顯示出48kHz取樣率),題外話是喜歡Jazz音樂的話,此碟絕對不能錯過。我最喜歡的是第1 Track:“Take Five”,Kurt Elling和Al Jarreau一黑一白玩beat box人聲充滿音樂感,厚厚的聲底一唱一和,令我這個爵士樂門外漢也禁不住一聽,再聽。Track 2:“My Funny Valentine”中Chris Botti將小號吹得出神入化,Stage一絲不茍地表現(xiàn)出來,留意曲末的高頻演繹,準而美。不能不提的是Track 3:“The Panther”,Bass電吉他夠低夠亮,彈弦聲彈跳力十足,動態(tài)豐富,聲音有余韻,有激情,有火花,播電子音樂,Stage是如魚得水,Hi Hat的聲音準如現(xiàn)場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鋼琴聲欠了一點點美化的修飾。
在《Eason’s Moving On Stage》BD碟中,他比較干沙的聲線的線條突出,卻沒有浮起散開的失真,聲音入咪,將這位歌手細微的聲線動態(tài)、音樂感、節(jié)奏感表現(xiàn)出來;快歌中用上不少“鈴鈴镲镲”的鑼鈸,清亮強勁卻不少吵耳,當然,原因之一是左、右聲道喇叭的靜電屏風上截用上Audio Note Lexus純銅喇叭線。與《Get A Life》比較LPCM音效,可以分辨出兩張演唱會碟的錄音質素,后者顯得比較空洞,回音濃,人聲較為單薄,聲音細節(jié)也沒有前者豐富、入咪、動聽。
Stage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其他中置先有能表達得到的,就是無斷層的頻率響應,就以《Mr》一碟的章節(jié)目錄選項為例,先有聽到如此清晰的“服服”音效聲,其他BD中的Menu效果聲也是特別鮮明清晰;《I am Legend》BD中,Will Smith在黑暗的大樓中尋愛犬時,變種人獸領袖的咆哮沒有變得薄弱無力。準,無修飾是Stage的獨特性格,還能將環(huán)境空間應有的空氣感一并呈現(xiàn),無論是看電影、看演唱會、POP/Rock、Jazz,Stage也是能令發(fā)燒友不作他想的選擇!
Martin Logan Summit
ESL系列的Summit身價是每對港幣九萬四,實在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在環(huán)繞聲系統(tǒng)中,它沒有Stage般耀目搶眼和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儲足銀彈才入貨不遲。不過要營造電影現(xiàn)場、演唱會現(xiàn)場的空間感,前置左右聲道用上同系列的靜電屏風喇叭,才能展現(xiàn)出一致性,理想前置音場。Summit給我的印象,是空氣感豐富,聲音的清晰準確與高頻的延伸能力,甚至比Stage表現(xiàn)得更好,只是分頻點定得稍高。
另一深刻印象是低頻的力量與深潛度。在靜電屏風對下的木箱中,一前一底共裝置了兩顆10寸長沖程鋁盆低音單元,這是我第一次讓前置兩聲道的分頻點設定于Full Band位置(當然,超低音的分頻設定不能太高,稍后再談。),關掉超低音喇叭后,電擊、槍炮的低頻深潛度不比超低音遜色,稍欠的是巨型超低音喇叭包圍房間的低頻量,以一對座地喇叭來說,它的低頻層次與下潛力,絕對首屈一指。播《天》BD時,鼓聲的深潛力、拉緊鼓皮的密度、強度、速度都令我動容,不能少覷,亦不好浪費。
Martin Logan Source
Source屬于Martin Logan Design系列的產品,木箱設計比較纖長,除了一塊CLS級的靜電屏風,木箱中裝嵌了一顆8寸紙盆低音單元。Source的頻率響應由42Hz-22kHz(+/-3dB),靈敏度90 dB,阻抗5Ω,體積比較小,適合比較細小的空間。今次,我讓一對Source充當環(huán)繞聲道,如此勞師動眾,目的是希望能營造出一致性的環(huán)繞聲音場與出色的環(huán)繞聲效果。
與市場上大部分的雙極、三極環(huán)繞聲喇叭擺放不同,除非有超過兩對靜電屏風喇叭作后置,否則讓Source做環(huán)繞聲時,應放于后方作正確的toe-in調校,才能獲得理想的環(huán)繞聲結象,令聲音的方位、距離有更像真的效果。靜電屏風喇叭的優(yōu)點是能與房間營造理想的反射效應,由于屏風兩側發(fā)聲比較弱,toe-in擺放能大大減低與墻身之間的干擾性反射聲,令聲音更加干凈清晰。擺好位置后,方可感受到突如奇來的震撼電影環(huán)繞聲效,隨時嚇人一跳;欣賞演唱會時,背后傳來的掌聲有肉有質,包圍著座位時營造的臨場感,真的仿如置身現(xiàn)場之中。
組成一套靜電屏風系統(tǒng)后,我敢說Martin Logan是我聽過最具現(xiàn)場環(huán)境氣氛的環(huán)繞聲系統(tǒng),重播《I am Legend》BD第二幕時,曼哈頓廢城的蕭剎環(huán)境仿佛是一比一搬到影音房中,弱音的距離與層次鮮明,風吹草動的荒涼恐怖氣氛濃烈。一對Source價格是一萬六千八港元,作為前置左、右聲道配合Stage,是一個既實際而且容易負擔的靜電屏風環(huán)繞聲組合。
Descent i超低音喇叭
由Descent到Descent i,采用近似六角形立方體的超低音已成了廠方超低音的標志,一看到外形,已經可以肯定是Martin Logan的產品。Descent i聲箱的多角度面板上,分別于三個方位共裝置了3顆10寸長衡程鋁盆低音單元,讓低頻以360度全方位式擴散。我曾在Carver的工廠影音房中感受過,力量與下潛力依然是首屈一指,條件是超低音必須與墻身保持一定距離。Descent i內置三份,每份250W RMS功放(0.07% THD),頻應方位由18Hz-150Hz(+/-3dB),高通上限頻率可設定于40Hz或70Hz,相位有0度、90度、180度和270度四級可調,25Hz和50Hz的電平可增減至正負10dB,低通下限可選80Hz、65Hz、55Hz、35Hz和30Hz。
由于我讓Summit以Full Band模式發(fā)聲,若Descent i低通下限設定得太高時,低頻便會重疊起來模糊了聲音,逐級調教,最后設定于55Hz位置,相位設定于180度(因應不同環(huán)境和排放位置而定),25Hz和50Hz各調高2dB,豐滿而下潛力強的低頻一浸浸推到座位,當《Raratouille》一聲雷擊,低頻掃起褲管,效果相當驚人,印象中,在大房未有過低頻掃褲管掃得如此震撼的經驗;《天》片的鼓聲深得似乎不見底,量感豐盛;播《Legend of Jazz》,低音提琴與鼓聲的下潛力有層次。Descent i不屬于速度高的超低音,要沖埋身夠勁夠快的超低音,我推薦JL Audio的產品,至于Descent i的低頻是內斂而量宏,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能耐,有速度而不躁動,有大師級的風范,重現(xiàn)槍聲或許未夠刺激爽快,但爆炸、雷聲、鼓聲的雄渾力量與音樂感,它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足夠空間、80小時熱身時間
未玩過Martin Logan的話,必須要重新認真對待這套系統(tǒng),原因它的接駁方法、調教鈕、擺放方式也有不少要求。首要條件是聆聽空間不能太細,因為靜電屏風喇叭需要空間呼吸,才能產生強烈的空氣感;其次是要有足夠的熱身,說明書清楚說明,靜電屏風的熱身時間至少要80小時;還有是與前墻、側墻、座位之間也要求一定的擺放距離,要仔細設定揚聲器的toe-in角度,當然不少得上文提及過,要準備足夠的電源插座。最重要一點,是細閱說明書,除了幫助調教、設定之外,其他額外資料,會讓你對靜電屏風喇叭認識得更多。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